03

更新時間: 2008/03/29 下午 04:45:35
標題
延伸閱讀

雷達測速》誰在飆車!0.3秒就知道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2007/12/05

許多駕駛人在接近路邊「固定式」測速器會減速,因此警方改採機動式路邊測速。(本報資料照片/記者葉英豪攝影)
日前新竹縣關西鎮有台雷達測速儀「秀逗」,一輛慢速行駛的大型車卻被測到時速117公里,引發不小質疑。

測量速度的方法很多,包括感應線圈、紅外線、雷達以及雷射測速等。

其中,雷達及雷射測速因儀器容易攜帶且精準度高,是現在最常用的交通測速工具。

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副教授吳宗修表示,測速器不管用的那種方法,基本原理都一樣,即測出行進物體在經過兩個點的距離,再除以通過這兩點所花的時間,就可算出車速。

雷達測速 都卜勒效應

雷達測速的基本原理是應用「都卜勒效應」,持續穩定發射的無線電波在行進時,碰到物體會反射,若無線電波碰到的物體是固定不動的,反射回來的無線電波波長不會改變,但若物體是朝著無線電線發射的方向前進或遠離,反射的無線電波波長都會發生變化,藉此即可依特定比例關係,算出該移動物體與雷達的相對移動速度。

雷射測速 算移動距離

吳宗修說,雷射測速是利用雷射光的多次碰撞移動物體,再計算移動物體於特定時間內移動的距離,計算物體與測速系統的相對移動速度。

通常,雷射測速系統必須在連續偵測到2到3次相似的速度時,才確定此為該車的速度,但即使是這樣,也只需0.3秒就能算出車速。雷達測速器則需2到3秒。

裝機前 先排除干擾源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技正林靜賢表示,如果雷達測速器附近有頻率接近的聲音、強烈光線等,都可能影響準確度,所以設置測速器前須先做實際評估,或先排除干擾源。

吳宗修則認為,環境干擾源對測速器的影響,在學理上雖不能被完全排除,但測速儀器本身的「功能失準」更可能造成測速器測不準。如下雨天水氣滲入造成失準;也有可能測速器前端硬體沒問題,是後端計算軟體出狀況,所以這些涉及公權力的儀器都須不時校正,才能公正執法。

【2007-12-05/聯合報】        [回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