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液晶》液晶、電漿 小人演戲靠哪道光?

電療》電流 善用治病 亂用致命




1.電弧(ARC):大量電流通過空氣間隙造成, 帶有強光及高熱(可達上萬度).
   
一般是因機器損傷或過度使用

2.電弧所造成的三種危害:
  (1)高溫造成燒傷, 影響受傷程度的因素: 膚色深淺, 燒傷面積, 穿著衣物種類.
   
  減少電弧燒傷的嚴重度可靠:適當穿著, 保持距離, 和過電流保護裝置.
  (2)
高壓電造成的電弧可能伴隨極強的震波. 25,000安培的電弧在兩英呎外,
      
可對一個人產生480磅的衝擊力量. 這會造成耳朵損傷及因衝擊造成的
       記憶喪失
. 因會將人推開, 可避免更進一步的燒傷. 但卻能造成雜物飛射
  (3)
高壓電造成的電弧可能造成金屬融解. 融化金屬液滴, 會因震波飛散四處,
      
造成燒傷和衣物著火.

 

液晶》液晶、電漿 小人演戲靠哪道光?     【記者許韶芹】

到三C大賣場,除了液晶電視外,一定少不了電漿電視;手機的螢幕,有液晶螢幕,也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等,一大堆名詞,讓人搞得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

其實,大家看到平面顯示器,依據發光源自主性與否,分很多類型。台灣在國際上知名的面板五虎友達、奇美電等廠商生產的LCD面板為「非自發光」,也就是必須放置一個光源於其中,才能發出光來。

至於電漿顯示器和OLED兩類,就是自發光的顯示器了。

電漿顯示器發展已久,通常用於30吋至40吋以上螢幕。相較於同尺寸的液晶螢幕,電漿螢幕重量較重、厚度高,能源消耗也大,不過價格卻便宜許多。

 

 

 

 

 

電漿 螢光粉決定成像色彩

電漿顯示器發光原理與日光燈發光原理相同,都是在真空玻璃中注入惰性氣體或水銀氣體,經高電壓控制,會使氣體產生電漿效應放出紫外線,照射到塗布在玻璃管壁表面上的螢光粉時,螢光粉就會被激發出可見光,可見光的顏色則由螢光粉種類所決定。

電漿顯示器可想像成有數十萬個以上被縮小化的螢光燈聚集在一起放電,每一個放電空間稱為一個cell,在這些放電空間中會封入氖(Ne)與氙(Xe)或氦(He)等惰性混合氣體。

若是彩色電漿顯示器則螢光粉的種類必須包括可發出紅、藍、綠三原色光的螢光粉。當加電壓於放電cell就引起放電,就會產生三原色的可見光,再配合驅動電路設計與影像訊號處理,則可產生各式各樣的顏色,形成彩色畫面。

 

 

 

 

 

OLED 發光顏色依有機材質

日本富士通研發、去年首次亮相的新式液晶顯示電子紙,可以單色持續顯示相同圖像而不需電力。(圖/法新社)

至於OLED,則具有自發光、高亮度、高對比、高發光效率、微秒級反應時間等特性。它是在透明陽極與金屬陰極間蒸鍍有機薄膜,注入電子與電洞,並利用其在有機薄膜間複合,將能量轉成可見光。並且可搭配不同的有機材料,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來達成全彩需求。

OLED可分為被動式與主動式。主動式的OLED是利用薄膜電晶體(TFT),搭配電容儲存訊號,所以當掃描線掃過後畫素仍然能保持原有的亮度。至於被動式,只有被掃描線選擇到的畫素才會被點亮。

被動式OLED製作成本及技術門檻較低,卻受制於驅動方式,解析度無法提高,因此應用產品尺寸侷限於約五吋以內、解晰度較低較的小尺寸市場,例如汽車音響用顯示器、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攜帶式遊戲機、車用顯示器、電子辭典等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

主動式OLED技術可製作高解析度、大尺寸為主的高資訊量的全彩顯示器為目標,如數位相機、電腦螢幕、筆記型電腦螢幕或電視等。

【2006/04/26 聯合報】

 

電療》電流 善用治病 亂用致命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

 

交大一名研究生日前陳屍在宿舍內,身旁有導電裝置,還有手寫的電流計算公式,警方懷疑研究生可能在嘗試電療養生,卻觸電而死。雖然專家強調電療養生毫無根據,但是臨床上,利用電做各種的治療卻是極為普遍,這印證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交大電子工程系教授李鎮宜指出,人類最初由物體間的摩擦,發現能夠產生靜電,在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後,更進一步消除人類對於雷電的恐懼,甚至發電機的問世帶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如今,現代人的生活周遭更充斥了各種電器電品,如果沒有電恐怕許多事情都將停擺。

至於最早把電應用於治療疾病,則可上溯到西元前四世紀。台大醫院復健科醫師林銘川表示,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希臘人和羅馬人發現一種電鰻可產生一百至一百五十伏特的電流,於是利用這種魚產生的電流來治療足部的關節炎。

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指出,人體可說是一個電磁場,包括神經及肌肉都有電生理特性,尤其電流進入人體內,神經感受最為敏感,因此在神經內科或復健科有許多肌電診斷檢查,包括神經傳導檢查、肌電圖檢查或誘發電位檢查等,便是以電流刺激神經並記錄運動、感覺的反應,作為神經、肌肉病變的輔助診斷工具。

疼痛病人接受電流刺激穴位,以緩解身體的不適或痠痛。(記者盧振昇/攝影)

目前,醫界用電能所產生的刺激,最主要用在減少疼痛,或避免、延緩肌肉萎縮,減輕肌肉痙攣和促進血液循環。鍾佩珍舉常見的肌肉、關節疼痛為例,最常用是以經皮神經電刺激器(TENS,中文名稱為「痛止」),或以中頻干擾波 (IFC)透過脈衝電流,對肌肉及肌肉進行電刺激,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度,另一方面也影響或阻隔神經傳遞痛的感覺,進而降低疼痛,這即是疼痛的「門閥控制」理論。

另外,肌肉電刺激療法 (ES)則是讓中風或周邊神經損傷患者,用來避免肌肉萎縮。台北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長簡文仁舉顏面神經麻痺為例,這類病患如果沒有治療,容易造成臉部肌肉萎縮,導致嘴歪眼斜,給予肌肉電刺激可以代替暫時失去功能的神經,防止肌肉萎縮。

同樣的,脊髓損傷而喪失性功能的男性病患,醫師如今可用電刺激取精,再進行體外受精。而中老年婦女常見的尿失禁,臨床上也可針對會陰部肌肉給予電刺激,促使尿道括約肌收縮,用來訓練減少尿失禁的症狀。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人體觸電會有死亡之虞,但對於因心律不整而造成心臟震顫的病人,若能及時以心臟電擊器或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施予電擊,卻是可以救命,證明善用電,它可是人類的救星。

延伸閱讀

1.The Better Back Book(背痛輕百科)/Stella Weller著、洪世民譯/山岳文化
2.電機學/吳朗/全華圖書
3.鍾佩珍復健教室/鍾佩珍復健教室/原水出版
4.醫護全書/讀者文摘

【2007/05/30 聯合報】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