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地層與地質時代

更新時間: 2008/03/27 下午 08:25:06
標題
延伸閱讀

1.地質時代表

代表生物 期間 時間
(百萬年前)
顯生元 新生代

第四紀

全新世

哺乳動物  

最近1萬年前

更新世

人類出現 2  
2
第三紀 新第三紀 上新世   3
5
中新世 哺乳類大量出現 18
23
古第三紀 漸新世   15
38
始新世 馬出現 16
54
古新世 胎盤類哺乳動物出現。 11
65
中生代 白堊紀   恐龍 顯花植物出現,恐龍滅絕 71
136
侏羅紀   始祖鳥出現 54
190
三疊紀   哺乳動物出現 35
225
古生代 二疊紀   三葉蟲 三葉蟲滅絕 55
280
石炭紀   爬蟲類出現 65
345
泥盆紀   兩棲類出現 50
395
志留紀   陸生植物出現 35
430
奧陶紀   珊瑚,脊椎動物(甲冑魚)出現。 70
500
寒武紀   三葉蟲出現 70
570
隱生元 原生代         4030
 
始生代       化石非常稀少
地球形成於
46億年前

2.放射性定年法。       [回標題]

定年法 母元素 子核種 分解型式 半衰期 常用的礦物或物質
鈾鉛法

鈾-U238

鉛-Pb206

8α+6β 45.1億年 鋯石
鈾鉛法

鈾-U235

鉛-Pb207

7α+4β 7.1億年 鋯石
釷鉛法

釷-Th232

鉛-Pb208

6α+4β 141億年 鋯石
銣鍶法

銣-Rb87

鍶-Sr87

β 480億年 黑雲母、鱗雲母
鉀氬法

鉀-K40

氬-Ar40

捕獲一電子 12.6億年 長石、雲母
碳14法

碳-C14

氮-N14

β 5730年 含碳物質

 

 

恐龍滅絕說》原蟲昆蟲 滅了大恐龍?        【本報記者李承宇、郭錦萍】 2008/01/23

普林斯頓的學者研究琥珀中古代昆蟲,推論恐龍可能是被帶有如利仕曼原蟲的砂蚊(下圖)叮咬之後,染病而大量死亡。(圖/取自網路)
造成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元凶是誰?學界主流看法認為應是小天體(隕石或彗星)撞擊地球,造成地球環境驟變,導致恐龍集體滅絕。但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動物學教授波納爾(George Poinar)最近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新書中,提出一項新看法,他認為真正的「滅龍殺手」是會叮動物、帶有病菌的昆蟲。

昆蟲化石 驗出多種病原體

波納爾的理論,來自分析黎巴嫩、緬甸、加拿大等地琥珀中的昆蟲化石,重建當時複雜的昆蟲生態;他發現昆蟲在白堊紀時期突然大量演化繁殖,而且在昆蟲化石中找到某些會使爬蟲類受到感染病原體,像是利什曼原蟲病、瘧疾的病原體。此外,在恐龍的排泄物化石中也檢驗出線蟲等昆蟲攜帶的寄生蟲和細菌。

波納爾認為恐龍滅絕的決定性因素是昆蟲,而非天體撞擊地球衝擊,因為恐龍化石的分布顯示,恐龍滅絕並非在一夕之間,而是幾千年、甚至幾萬年的漫長過程。這段時間正好是昆蟲大量演化繁殖、急速散播病菌的時期。

地質學者 較支持天體撞擊

恐龍是他殺的?(圖/取自網路)
 不過該說法引來不少質疑。台大地質系教授魏國彥說,波納爾推論犯了古生物學「埋藏學」的大問題。恐龍是陸生動物,死後骸骨化石埋藏十分稀少,化石紀錄不可能完整,所以不能只看恐龍化石就當作大滅絕「證據」。

魏國彥指出,在白堊紀末年與恐龍同時滅絕的生物還有孔蟲、菊石、柯氏藻等,這些生物由於生存在海中、數量較大,化石容易保存,因此可以觀察到很細微的生物生存痕跡紀錄。

在與恐龍滅絕的同一個時期的地質中,也發現到這些海中浮游生物的化石突然消失,魏國彥表示,有孔蟲的化石「從出現幾萬隻,到一隻都沒有」,是天體撞擊地球造成「生物大滅絕」的更有力證據;也間接證明了恐龍是在這次「行星級災難」中絕跡。

族群死亡與大滅絕 大不同

魏國彥解釋,「恐龍死亡」與「恐龍大滅絕」是不同的。地質學者與古生物學者對生物演化有「均變論」與「災變論」兩種看法。「均變論」認為地球演化中的種種改變,是由緩慢漸變的微小變化造成。

「災變論」認為地球上的生命進程曾多次被大災變事件打斷。學者也利用統計方法,分析從寒武紀之後的六億多年,曾經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2008-01-23/聯合報】[回標題]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