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氣

更新時間: 2006/05/12 下午 04:45:16
時事

太空遙測 如何改善生活品質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主任吳究主講「從太空看家園─太空遙測如何改善生活品質」。(記者侯世駿/攝影)

在離地表幾百公里的高空,有許多遙測衛星在照相,台灣的福爾摩沙衛星二號可以拍出房屋、道路,美國間諜衛星甚至可拍出人形;太空遙測既可改善人類生活,也可指揮巡弋飛彈,摧毀人類生活,是怎樣做到的?

由國科會與聯合報、公共電視、科學人雜誌、中廣公司、News98合辦、中央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承辦的「2006展望演講春季系列-觀察與認知:心靈•生物•地球•宇宙」,第五場由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主任吳究主講「從太空看家園─太空遙測如何改善生活品質」,吸引爆滿聽眾。

吳究指出,遙測就是「遙感探測」,使用儀器不一定是衛星,還包括飛機、船、汽車;除偵測可見光外,也可用雷達;遙測共通點是獲取資料後,要先用電腦處理為影像,把不重要訊息剔除,再進一步詮釋、分析,才能得到有用的資訊。

輻射校正 去除照片陰霾

「輻射校正」是遙測處理非常重要的步驟,吳究表示,大氣中有懸浮粒子,會造成「陰霾」,因此要靠大氣專家,知道光波波長、大氣成分造成的光線傳遞機制,算出陰霾對照片造成多少影響,再把這些去除,就可得出清晰照片。

比陰霾更讓專家頭痛的是「陰影」,因為除正午以外,其他時間太陽斜射,都會使建築物產生陰影;吳究說,去除陰影的過程說起來很神奇,要先將影像分成很多灰階(從純白到純黑分為愈多段,表示灰階分得愈細),透過「影像增揚」技術,把被陰影遮住、肉眼看不出來但電腦可以分辨的物體,在電腦上增顯出來,再和旁邊的同一物體其他部分結合,物體就現形了。

吳究說,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去除陰影的部分,還是有邊緣,並不完美,但在應用影像時已經夠好了;有時也要實地查證,交互比對。

幾何校正 扶正空拍房屋

另一項重要校正是「幾何校正」,吳究表示,真實世界有高有低,但在空中朝下拍攝時,房子看起來會變成「倒下」,要想辦法「扶正」。

最簡單的方法是從另一個角度再看一遍,同一物件的兩個影像,會產生「高差位移」,就可利用立體觀察的原理,讓影像恢復到正常高度;吳究說這是傳統攝影就會用到的方式,可恢復房子高度到誤差只有幾公分。

另外還要透過選定地面控制點,校正地形、衛星位置、感測器本身因素,造成影像變形效應。

吳究指出,現在全台灣已用「每次重複拍攝60%區域」的方式,重疊後建立立體影像,輸入資料庫,每40公尺就有一個高度值;他秀了一張從陽明山側面上方看去的立體影像,說這就是用衛星影像和40公尺網格高度資料疊在一起,再演算得出的影像。

航空遙測 補強衛星遙測

衛星的移動速度是每秒4公里、時速1萬多公里,動得這麼快的相機,怎能把地面拍攝清楚?吳究表示,有兩個解決方法,一是縮短曝光時間,二是做「前移補償」,就是在拍照一瞬間,讓攝影鏡頭朝衛星前進的反方向逆向移動,讓那一瞬間拍照的對象看起來是靜止的。

衛星遙測可和航空遙測相輔相成,吳究指出,航空攝影能偵測的光線波段數較少,只有藍、綠、紅、近紅外光4種,衛星遙測則用特別的偵測器,可偵測多波段光線;波段數多表示資料量多,所以衛星遙測做資料處理時,能分辨更微細的差別。

但衛星遙測也因同一特性,幾何校正比較困難,使得空間解析力不如航空遙測,因此兩者正好可以互補。

應用面廣 算出幾棵果樹

遙測的應用面非常廣,吳究表示,從不同年份的遙測照片,可以清楚看到社會發展情形,也可用作農林規劃,提高國土有效利用程度;除此之外,在搜尋或救難時,例如有船隻失聯,遙測就可提供協助;還有環境監測,包括油輪汙染海域、土石流監測、洪水監測、甚至上次南亞大海嘯淹水範圍,都可在遙測照片上清楚呈現。

台灣應用遙測有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就是「植被」,吳究指出,地形高低是國家建設基本資料,遙測本來可以發揮偵測功用,但台灣的植物會把地表形狀遮蓋,不像歐美國家,因季節分明,冬天樹葉落光,就可用遙測測得地形高低。

受限於此,台灣目前正在建立「表面形狀資料」,就是測出各地植物頂上高度分布;另外遙測也可知道果樹長得健不健康,吳究說,果農為避免果樹長太近會影響發育,都一棵棵獨立,因此可用遙測配合「自動影像處理技術」,算出某一片地有幾棵果樹、每棵樹冠涵蓋範圍,就可預測水果產量。

軍事用途 指揮巡弋飛彈

遙測當然不能漏掉軍事用途,福衛二號解析度2公尺(地圖上一個點為2公尺見方),小汽車約為2個點,但美國軍事遙測衛星解析度,最高可到10公分,幾乎可看到人體動作;吳究表示,增加解析度的作法是,讓遙測衛星從原來接近正圓形的軌道,換成橢圓形軌道,讓軍事目標位於軌道近地點正下方,拉近拍照距離,解析度自然提高。

遙測也負起一半指揮巡弋飛彈的任務,吳究指出,巡弋飛彈內存有遙測衛星拍到的地圖資料,發射後會用飛彈下方的相機,邊飛邊攝影,隨時和資料庫裡的地圖比對,修正飛行方向。

另一半則是接收全球定位衛星(GPS)訊號,確認自己位置經緯度,吳究說,從這兩方面計算,就可將巡弋飛彈彈著點誤差減到最小。

.相關報導︰吳究:遇研究瓶頸 就打球放空

【2006/04/1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