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遺傳

更新時間: 2005/10/23 下午 07:43:27
標題
延伸閱讀

文旦》非關樹齡 柚子突變→無籽文旦                   【記者許麗珍】 2006/09/20

中秋節腳步越來越近,月餅、文旦是秋節必備。最近有花蓮鶴岡文旦假冒麻豆文旦之名出貨,也有文旦商宣稱果實都是出自老樹,但真的非麻豆、不夠老的文旦樹,就生不出好吃的文旦嗎?

柚子選美》學者說,文旦好不好吃,看外型就知道,上選是側面形成三角型的,所以最右邊的最好吃,我們給它最高分五分,其他依序類推。(記者陳立凱/攝影)

老樹無籽?幼有籽?

台大植物研究所退休教授李學勇說,他在廿年前接受農委會委託研究文旦的遺傳、栽培,發現文旦根本就是柚子突變的無籽品種,簡單說就是「沒有籽的柚子」,「文旦柚」是它的正式名字。

既然文旦柚沒有種子,為何市面上不少文旦有籽,老一輩還口耳相傳「老樹無籽,幼樹有籽」?李學勇用實驗解開這個謎團。

民國六十六年,麻豆一位老農說,他家有一株六十年以上的文旦樹,果實常有籽,別人都說老樹無籽,為何他家的老樹結果會有籽?

混種雜交→有籽文旦

當時李學勇與鎮公所、農試所人員一起去調查,老樹旁邊有一株紅柚(紅柚有籽),於是依據測量老文旦樹距離紅柚不同距離的四個面向,結果發現離紅柚越近那一面長的文旦,籽越多,越遠則籽越少,顯示籽多寡與文旦樹齡無關。

李學勇說,文旦本身無籽,只能依靠無性繁殖,但雖然自己的花粉無效,卻易受周圍同種有籽紅柚、白柚、柳丁等的花粉影響,早年果農混種的結果,常見生成有籽文旦,農民不明就裡、以訛傳訛,就變成「老樹無籽,幼樹有籽」。

花蓮瑞穗鄉農會總幹事魏清河也說,「正常」的文旦是無籽的,但若與其他品種混種,與別的品種雜交後,文旦就有籽,「沒有籽的文旦最好吃。」

環境管控→好吃文旦

李學勇的研究也發現,種子的數量確實影響文旦品質,種子越多,果實越大,品質就越差。所以好吃的「無籽文旦」,與栽種技術關係最大,即和樹齡無關、和環境管控最相關。

那麼越老的文旦樹,生產出的果實越好吃嗎?對此李學勇不置可否,但魏清河說,在沒有與其他品種混種雜交的前提下,確實越老的文旦樹,生產的文旦越好吃。

魏清河強調,以同樣「無籽」的文旦幼樹、老樹來比較,老樹周邊的土壤地域裡累積了農民長年下來施肥的養分,「種什麼吃什麼也長什麼」,但新樹或幼樹的土壤裡,累積的養分薄弱,也因此老樹所生的文旦,通常比小樹的文旦好吃。

【2006/09/20 聯合報】

 

 

DNA鑑定》嗑毒? 毛髮尿液會說話                         【聯合報/記者張宏業】 2007/01/03

 

這一陣子,演藝圈吸大麻案頗為轟動,多位知名藝人一開始都堅稱未吸毒,但驗了毛髮後,吸毒歷史、種類立即見分曉。在法醫眼中,人會說謊,但人的尿液、毛髮、指甲可都只說實話。

吸毒時點 藏毛髮片段

調查局第六處毒品鑑定科長胡仕雄說,若是習慣性吸毒者,毛髮就會嵌入微量毒品,而且會隨著吸食的不同時間,存留在不斷生長的毛髮各個片段中,因此從毛髮中來鑑定有無吸毒,是最精準的檢測。

「人類的頭髮平均每個月生長1.1到1.2公分」,胡仕雄解釋,取下疑似吸毒者的毛髮後,分段切成約1.2公分的長度測試,即可知道吸食者吸毒的時間。

毒物藥物 服量驗可知

頭髮的檢測方式,要先準確地沿頭皮從髮根處剪,剪下之後還要將髮根端逐一清楚標示,之後再固定成髮束;髮束的數量則視需要進行幾項毒品檢驗而定。

胡仕雄表示,毛髮除了可以驗出有無吸毒外,服用過那些藥物或是否被下毒,也會殘留在毛髮上,所以毛髮也可以測出藥物及毒物的服用量。

他指出,頭髮有分內外兩層結構,外層叫做髮鞘,也就是含有蛋白質的成分,內層則含有髓質成分。如果傷害了蛋白質就會傷到髮質,甚至改變頭髮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染燙、護髮會傷害頭髮的原因;至於毒品會殘留在頭髮的內外層。

毛髮驗毒 抓長期吸的

他說,大麻等毒品可利用尿液檢測,但如果尿液不新鮮,或是在三天前吸食大麻,就很難從尿液驗出有無吸食。因此檢驗毛髮可以較明確驗出受測者有無吸毒,還可以驗出吸食的時間。

但他也強調,頭髮毒品的檢驗,是以檢驗「長期」或「習慣性」吸食毒品為目的,如果是偶爾吸食的人較難檢驗出來。加上頭髮毒品鑑驗的過程複雜,所以目前毒品鑑驗還是以尿液檢驗為主,頭髮檢驗為輔。

至於唾液,因含有酵素和大量水分,鮮少有蛋白質在口水中。除非是做DNA鑑定,否則很少用唾液檢測毒品。

延伸閱讀

1.犯罪現場/李昌鈺/商周
2.刑事化學/徐健民/警察大學
3.警察百科全書/警察大學
4.筆跡鑑定趙雲芝/商周

【2007/01/03 聯合報】

 

基因解謎》基因鼠 破解生命密碼                  【聯合報╱本報記者施靜茹】2007/10/24

近來老鼠大出鋒頭。電影「料理鼠王」的老鼠主角「小米」,掀起了影迷對法國料理的注意;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給研究基因標的與基因剔除鼠的三位科學家卡沛奇、伊凡斯和史密西斯,受到世人矚目。

老鼠和基因之間,有何關聯呢?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蔡亭芬說,分子生物學的日新月異,現在科學家欲瞭解生命現象,已由宏觀角度轉為微觀,人類疾病的小鼠動物模式,提供觀察基因隱藏的生命密碼。

同時也是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合聘副研究員的蔡亭芬指出,人類現在已有2萬9千多種基因被科學家發現,老鼠基因約比人類少300個,基因標的(gene targeting)就是將同源DNA序列互換,改變特定的內部基因。

博士論文研究基因轉殖鼠的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說,十幾年來,基因遺傳疾病越來越多,人類基因也逐漸解謎,基因鼠提供更進一步的佐證。

基因剔除鼠 探討功能喪失

基因剔除鼠(knockout mice),「knockout」一詞,被研究人員戲稱為「積非成是」,它是探討體內基因「功能喪失」(loss of function)後,對生物造成的影響。

簡單來說,就像一部運作身體正常功能的機器,把其中某一顆螺絲釘(基因)拿掉,機器便可能出狀況,無法運轉(生病)。

蔡亭芬說,現在人類以基因標的研究的疾病有上千種,老鼠有上千種基因被破壞,傳到第二代的也有數百種。

嵌合鼠 基因剔除鼠祖父

基因剔除鼠,不能不提到「嵌合鼠」,這種長著老虎般花紋的老鼠,是經過特別培育的。

蔡亭芬解釋,嵌合鼠是取編號129/Sv品種的棕色野生鼠,先建立胚胎幹細胞株,將其胚胎幹細胞的一段基因破壞掉,再取C57BL/6小黑鼠3.5天囊胚期胚胎,將基因已被破壞的129/Sv胚胎幹細胞用體外顯微注射,送入小黑鼠囊胚期胚胎,並將顯微注射之小黑鼠胚胎移殖到代孕母鼠子宮內,生下來就是帶有棕色和黑色雜毛的嵌合鼠。嵌合鼠和一般小黑鼠交配後,經過兩代,就會生下基因剔除鼠。

蘇怡寧說,p53抑癌基因突變,被認為可能是人類致癌原因之一,破壞老鼠這段基因,也能讓牠得癌症;或地中海型貧血,也能透過基因剔除讓老鼠得病。

觀察這種基因剔除鼠,蘇怡寧說:「老鼠不會講話,但牠可能走路一拐一拐,或在籠裡亂撞」,有時,則得仰賴抽血等方式來確認老鼠得病。

基因轉殖鼠 測試功能獲得

至於基因轉殖鼠(transgenic mice),蔡亭芬說,它是測試外來基因的「功能獲得」(gain of function)動物模式,方法是,將外來遺傳物質,送到老鼠的細胞核,再插進其染色體裡。基因轉殖除了用在老鼠,也可用在植物,像基因轉殖水稻或大豆。

這兩種小鼠模式,都可用於解答不同的生物醫學問題。

蔡亭芬舉例,台灣在肝炎病毒、肝硬化、肝癌的研究舉世矚目,以陽明大學的小鼠動物模式,將可用來印證過去收集觀察肝癌組織、肝癌細胞株的結果與假說,長遠來看,開發新藥或基因治療,也要靠這些基因鼠了。

她說,將B型肝炎病毒基因,轉殖入小鼠的肝臟,在小鼠成長過程當中,發現肝臟會產生類似人體感染病毒後病理現象。當小鼠長到約16個月大時,更可在其肝臟中觀察到多處肝腫瘤產生。

進行基因轉殖時,小鼠卵子約0.1毫米,直徑是青蛙卵的十五至二十分之一,基因轉殖方法,又稱「胚原核顯微注射法」,DNA會隨意嵌入小鼠的染色體上,並隨著胚胎發育,分布到全身各個細胞,如生殖細胞也帶有這一段外來DNA片段,小鼠交配產生的下一代,全身細胞就會帶有同樣DNA片段了。

蔡亭芬的實驗室團隊,開發的基因轉殖鼠新技術,可用毛色快速鑑定基因型,包括讓黑鼠毛色變黃,白鼠毛色變灰。

方法是,將控制毛髮顏色的Agouti基因,連在致癌基因上,轉殖到小黑鼠的染色體後,這些小鼠的毛色即由黑變黃;若將Tyrosinase基因連接到致癌基因上,經基因轉殖的小白鼠,毛色即由白轉灰。

蔡亭芬甚至可以在老鼠的染色體裡,放入水母的綠色螢光基因,讓老鼠變成「螢光鼠」。它全身有如螢光魚般的晶瑩,看得最清楚的是老鼠眼睛閃爍著光芒;皮膚雖有鼠毛遮擋,不若眼睛那麼明亮,但科學家的研究結晶,卻是那麼令人類目眩神迷。

【2007/10/24 聯合報】

 

 

 

 

 

 

 

 

 

 

 

1.基因。

2.遺傳法則。

3.性別遺傳。

4.遺傳諮詢與人類的遺傳。

5.突變。

6.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