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演化

更新時間: 2005/10/23 下午 07:44:21
延伸閱讀

演化》熊貓、無尾熊… 為啥挑食?            【記者張錦弘】

熊貓是雜食動物,也吃昆蟲和小的無脊椎動物,但牠們原生地的山區因可選擇的食物不多,所以最後才演變成以箭竹等細小竹類當主食。(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無尾熊為什麼只吃尤加利樹葉?這和牠老是睡覺有關嗎?」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無尾熊館內,小朋友發出各式各樣問題,多數家長可能都答不出,為什麼熊貓愛吃竹子、蠶愛吃桑葉、無尾熊只吃一種樹葉?這些動物為什麼超級偏食?

資源有限 食物分工

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陳寶忠指出,找到東西吃,是動物生存第一法則,但因地球資源有限,於是演化出「食物分工」的現象,即不同類動物,吃不同食物,形成不同食物鏈,維持平衡,讓大家都能繁衍下去。

陳寶忠說,動物食性各異,有些雜食性什麼都吃,像蟑螂;至於只吃植物的,有的不管種類、粗嫩照單全收,無尾熊則只愛尤加利嫩葉,「食物專化」程度很高。

無尾熊的飲食習慣,和東澳居住地布滿尤加利樹有關;就如同生長在中國山區的熊貓,原是雜食性動物,卻以竹子為主食,也和棲地的竹子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有關。

尤加利樹葉有毒,較少動物搶食,也是可能原因之一。陳寶忠指出,尤加利樹葉常被用來提煉驅蟲劑、除臭劑,多數動物不能吃,無尾熊卻大快朵頤,因為牠的消化系統有抗毒機制。

 

特殊風味 情有獨鍾

蜂鳥只能以「吸」進食?專家說,動物的超級偏食和環境造成的演化相關,原本這種習性是為了適應環境,但也因攝食內容太單一,若環境變動大,反而容易滅種。(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大昆蟲系教授楊平世指出,蝶蛾類幼蟲也很挑食,如樺斑蝶的幼蟲只吃馬利筋、唐棉等少數植物,蠶只吃桑葉等少數桑科植物。

就營養成分來講,不同種樹葉,都能供給毛毛蟲長大足夠養分,牠們為何對某種樹葉情有獨鍾?楊平世分析,可能因樹葉某種「次級代謝物」的風味吸引牠們,他曾在實驗室調配樺斑蝶的人工飼料,主要養分和馬利筋葉一樣,但若不加上馬利筋的萃取物,牠們硬是不吃。

專食性動物,真的都不吃別的東西嗎?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組長林華慶指出,穿山甲和食蟻獸一樣,愛吃螞蟻、白蟻,但養在動物園內,還是可開發出蠶蛹粉、牛奶等20幾種副食;如同動物園的熊貓也不只吃竹子。

至於無尾熊,則因澳洲政府嚴格限制出口的也只能吃尤加利樹,無法測試牠們還吃什麼東西。為了養台北動物園內那幾隻無尾熊,園方特別種了2萬多棵尤加利樹。

 

食物消失 容易滅種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貓頭鷹新世紀百科全書)

蠶,大家都以為牠們只吃桑葉,但屏東市仁愛國小老師莊蕉華帶領五年級小朋友實驗發現,同屬桑科的菩提樹嫩葉,照樣可以把蠶養大,除體型較小,死亡率略高,結繭、產卵的過程沒兩樣。

陳寶忠說,專食性的動物,遇環境變化,特有食物消失,容易滅種。如熊貓愛吃的竹子,幾十年、甚至120年才開一次花,但會各地同時綻放、結子,又同時枯萎,這時熊貓族群可能銳減,加上熊貓交配擇偶很挑,且往往每次只生一胎,讓復育熊貓更加困難。

【2006/07/12 聯合報】     回標題

 

 

 

 

 

 

 

 

 

 

 

 

 

夜行動物》牠們為什麼晝伏夜出?            【聯合報/記者楊正敏】2006/11/22

夜行性動物——絨鼠。俗稱龍貓的絨鼠,活脫脫就是電影裡走出來的Totoro,灰色的皮毛,豎起的耳朵,喜歡站立摩擦前腳的動作,像老鼠又像兔子,可愛度滿分。(記者陳再興/攝影)

人類進入夢鄉,動物世界卻熱鬧滾滾,絨鼠鑽來鑽去,豪豬、刺蝟忙進忙出,叢林貓、截尾貓伺機而動,對夜行性動物而言,「夜晚的世界比白天更美麗」。

夜行者一 體型小防衛弱

夜行性動物種類及數量遠比想像的多。家裡的蟑螂、老鼠大多趁你睡覺時,偷偷摸摸找東西吃,而白天懶洋洋的貓,晚上因獵物老鼠出來活動,更時時張大眼睛,等著晚餐上門。

但自然界許多體型小,防衛能力弱的動物,為了求生存,不得已選擇「走夜路」,過夜生活。

台北市立動物園副研究員趙明杰說,鼠類體型小,為了躲避白天的危險,逐漸變成夜間活動,牠們也是為了生存,改變生活模式的最好例子,也是物競天擇的演化結果。

若追溯到恐龍時代,摸黑過夜生活才是主流。科學家推測,當時哺乳動物體型小,嗅覺聽覺發達,視力不佳,夜晚活動可避開白天活動的大型爬蟲類動物。

弱小動物都去過夜生活,白天討生活的動物,食物逐漸減少,怎麼辦?只好也過起了夜生活。

 夜行者二 隨小動物改變

趙明杰說,當食物鏈中的低階動物逐漸演化成夜行性動物時,以牠們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小型貓科動物,也為了填飽肚子,開始過起夜生活。像叢林貓、雲豹、石虎等中小型貓科動物,無法捕食羚羊、斑馬等大型動物,當鼠和兔子都選擇晚上活動時,牠們也漸漸變成夜行性動物。

夜行性動物——截尾貓。配合夜間的環境,夜行性動物的毛色、斑紋都比較深,形成保護色,方便在黑夜裡躲藏。(記者陳再興/攝影)

夜行者三 怕被陽光曬死

也有動物本身不喜歡白天的光熱,強烈的陽光對牠們反而是種傷害,例如蛙類會因長時間曝曬乾涸而死。

趙明杰說,小型貓科動物多為夜行性,除獵食因素外,也因牠們的爆發力,會在體內產生熱,往往受不了白天酷熱,而選擇夜晚活動。像獅子、老虎、美洲豹等大型貓科動物,雖不是夜行性動物,卻多選擇晨昏活動,避開酷熱,被稱為「晨昏性動物」。

大家喜歡的無尾熊也是夜行性動物,難怪白天去看無尾熊時,它總是懶洋洋,睡個不停。

夜行性動物有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還有水陸兩棲。最有名的夜晚鳥類就是俗稱貓頭鷹的鴟類科鳥類。貓頭鷹一臉聰明像,自古就被認為是智慧的象徵,晝伏夜出又帶點神秘感,連哈利波特都忍不住要選做為貼身寵物。

台灣山區也有一些貓頭鷹,例如領角鶚、黃魚鴞和褐林鴞,因獵捕嚴重,野外已不易觀察到,黃魚鴞已列為保育類野生動物。

貓頭鷹白天常在密林裡休息,食物包括鼠、鳥類,有些也會捕魚、蛙、蜥蜴為食。

夜鷺也是很特別的夜行性動物,分布台灣本島平地水域附近,常成群出現在沼澤、溪流或魚塭。白天在林間休息,傍晚才飛出覓食魚蝦、兩棲爬蟲或小鳥等。

地上爬的夜行性動物就更多,例如狐猴科的侏儒狐猴、懶猴科的小懶猴、靈貓科的白鼻心、貓科的石虎、叢林貓、藪貓、豹貓,貂科的雪貂、黃鼠狼,而松鼠、刺蝟、豪豬、浣熊、二趾樹獺等多數的老鼠都是夜行性動物。

像赤蛙、赤腹蠑螈等爬蟲類動物,也有許多都是夜行性動物。

夜行性動物——褐林鴞。為了捕捉微弱的光線,許多夜行性動物眼睛瞳孔和水晶體都比較大,眼球後方也有較多對光線敏感的「桿狀細胞」,因此貓頭鷹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記者陳再興/攝影)
 

延伸閱讀
1、夜行性動物全集/ALADIN
2、夜行動物/黃淑萍/萬榮
3、蝙蝠/黃淑萍/萬榮
4、貓頭鷹/陳美玲/親親自然

 

【2006/11/22 聯合報】     回標題

 

 

 

 

 

 

 

 

 

 

 

 

 

 

 

物種》台灣水韭 為何非夢幻湖不住?            【記者許麗珍】       2006/09/06

 

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以徒手方式清除陽明山夢幻湖湖域的泥炭蘚、稃藎等強勢水草,清出台灣水韭的生長空間。(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台北陽明山夢幻湖一帶,是特種保育植物台灣水韭唯一的原生棲地。台灣寶島地質水文豐富,陽明山又如此廣袤,為何有的植物滿山遍野都是,台灣水韭單單將自己的棲地「侷限」在小小的夢幻湖?

動植物 會自己找生路

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總是會設法找生路,台灣水韭何以背道而馳?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生黃盟元分析說,植物自有其繁殖機制,找尋生存活路,面對環境演變,不同物種透過交配產生適合環境的下一代。

要求嚴 侷限生長環境

不過,有的植物選擇生活環境條件就是比其他生物「要求嚴苛」,這類物種通常也會較不適合普遍的環境,無法到處生長。一旦環境改變,被環境淘汰或「侷限」在某特定地區的機率較高。

 黃盟元說,台灣水韭必須生長在有水的地方,但孢子要傳播時,又希望環境「乾」一些,最近幾年陽明山乾水期變長,水位變遷,棲地陸化嚴重,泥土晶化,氣候、土壤皆無法配合其要求,生長環境限縮,擴散因此受限。

他強調,部分植物侷限某特定區域,並不代表不好,有可能是繁殖力需要某些媒介或環境,況且特定區域可阻絕其他生物進入,形成「天然保護」。

昆蟲也同樣與大自然進行「延續生命」的奮鬥故事,原本屬於「不挑食」廣食性的昆蟲,演變成單食性或專食性昆蟲,背後也有其不怕糧食短缺的演化故事。

單食性 為了活得更好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曹順成指出,廣食性固然很好,但就演化而言,競爭環境下昆蟲希望「生命延續更好」,在眾多食物中,若某種食物對其來說,營養高、口感好,又可讓子代數發育快,繁殖天數變短,演化成單食性是為了活得更好。

不少稻米的害蟲就專吃水稻,這些害蟲評估吃水稻有利生命延續,在人類也需要水稻且不斷栽種下,勢必不會「斷炊」。曹順成說這是「昆蟲、動物、植物在與大自然、人類賭運氣!」家蠶則是因人為影響,也快要演化成單食性生物。

大自然食物鏈則讓動植物間形成共同演化。曹順成說動植物總是知道如何自保,植物葉片上長刺讓昆蟲吃得不舒服,昆蟲釋放某種味道,讓天敵不敢靠近,生物生生不息,都在為活下去找出路忙碌不已。

延伸閱讀

1.物種起源/達爾文/台灣商務
2.演化進行曲/Chris Lavers/綠色胡桃
3.目擊者百科:演化/甘姆琳/貓頭鷹
4.我們姓台灣—台灣特有種寫真/李曉菁等/經典雜誌

【2006/09/06 聯合報】    回標題

 

 

 

 

 

 

 

 

1.演化論。

2.演化的證據。

3.生物的演化。

4.地球的演化。(地球科學)

5.恆星的演化。(地球科學)

6.星系的演化。(地球科學)